五十年代,曾經流傳著一個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。據說,為了見到毛主席,庫爾班大叔從新疆出發,騎著毛驢整整走了半年多的時間。多少年來,路途遙遠、交通不便一直阻礙著西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。 原烏魯木齊鐵路局局長 宋棣棠 過去交通很不方便,沒有火車。要坐汽車得三四天的時間到蘭州,要是毛驢車得一個月才能到。
把鐵路修到新疆,這是我國近代史上多少仁人志士的夢想。新中國成立后,共和國領導人高瞻遠矚,在國家當時財力物力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,仍然決定盡快修筑一條從蘭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干線,這就是蘭新線。 原烏魯木齊鐵路局局長 宋棣棠 所以這個蘭新鐵路在1952年,隴海線的天水到蘭州段修通以后,就是 根據規劃,鐵路將沿河西走廊西出嘉峪關跨紅柳河經哈密、吐魯番到達烏魯木齊全長 烏魯木齊鐵路局局長 郭敏杰 這條鐵路沿途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。特別是穿越“天上無飛鳥,地上不長草”的千里大戈壁,難度更加可想而知。
老工人胡金華和他的伙伴們就是當年的筑路工人。 老工人 胡金華 這就是我們當時住的地方,叫地窩子。為什么叫地窩子呢,因為當時就是為了簡便,為了修鐵路簡單的先有一個住的地方。地窩子里面一般挖有 盡管一路上困難重重,筑路工人們憑借豪邁的氣概和忘我的工作熱情,把鐵路 烏魯木齊鐵路局局長 郭敏杰 這條鋼鐵大動脈把祖國的內地和新疆緊緊地連在了一起?土髫浟餍纬闪,新疆的資源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了。內地大批的設備人員也就很快捷地到達新疆。新疆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插上了翅膀。
進入80年代,蘭新鐵路又先后進行了西延工程和復線工程的建設。增強了線路的通行和運載能力,并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的西徒鐵路接軌,是蘭新線的總長度增加到了 現在,蘭新鐵路年旅客發送量達到900多萬人次、貨物運量280多萬噸,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大動脈。 編導:張輝 攝像:徐利民
第1/1頁
視頻推薦
|